在職教師培訓

有行為、情緒及社交發展障礙學生的特徵及表現

情緒行為問題

引言

   香港於1997年開始推行「全校參與」模式的的融合教育,現時教育局把特殊教育需要分為九個類別,包括:特殊學習困難、智力障礙、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肢體傷殘、視覺障礙、聽力障礙、言語障礙及精神病(教育局,2020)。由於這些學生的不同需要情緒行為問題,有可能在課室出現外顯或內顯的情緒行為問題行為影響課堂運作,對老師和同學造成困擾。


情緒行為問題的定義


美國於1990年訂立《殘疾人士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把情緒障礙(Emotional disturbance)列為十二種教育障礙之一,而中國、香港、台灣等地較常使用「情緒行為問題(Emotional Behavior Difficulties,EBD)」來代替「情緒障礙」(Phillipson,2007)。

美國的《殘疾人士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中第300.8節C部份第四點明確地列出情緒行為問題的兒童會長期出現以下一種或多種特徵,包括:「不能以智力、感官或健康因素解釋的無法學習」、「無法建立或維持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正常情景下出現不恰當的行為或感受」、「普遍不快樂或抑鬱的情緒」,以及「傾向在個人或學校問題上出現相關的身體症狀或恐懼」,情緒行為問題亦包括精神分裂症(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2017)。

台灣亦有明確地指出情緒行為問題的定義。教育部(2013)的《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第九條中,指出情緒行為問題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包括:精神性、情感性、畏懼性或焦慮性疾病患者、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或有其他持續性情緒或行為問題的學生。台灣教育部亦把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特徵分為外向性行為及內向性行為兩類:「外向性行為」指「發脾氣、攻擊、衝動、違抗等行為」;「內向性行為」則指「退縮、孤獨、憂鬱以及焦慮等問題」(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2017)。

從上述的定義中可見,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在情緒或行為上會出現不恰當的行為,可能是外向性或內向性,而這些行為或情緒會影響他們的社交及學習。

情緒行為問題學生在課室的行為

Phillipson(2007)整合不同學者的研究,把有情緒行為問題學生分為「外向性」和「內向性」,共六類行為:「外向性」的行為有三類,分別是(1)「攻擊性和違規」,其特徵是「反抗、不服從、打架、暴力和破壞性行為」;(2)「專注力問題」的特徵則是「學習成績差、撒謊和作弊、不整潔和專注力不集中」;以及(3)「社交問題」,特徵是「尋求被關注的行為、情感敏感」。而「內向性」的行為亦分為三類,分別為(4)「退縮和抑鬱」,特徵是「退縮、害怕犯錯、言語問題和混亂的心態」;(5)「身體不適」的特徵是「身體疼痛、頭痛、抽搐以及皮疹」;(6)「思想問題」的特徵是「逃課、抱怨、生悶氣和上課睡覺」(Phillipson,2007)。

Forlin和Copper(2013)的研究指出教師最常提及的情緒行為問題是「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難以面對失敗」和「過度興奮」;此外,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如哭泣、吵鬧之類聲音較大的行為,亦會有大聲叫喊、頂嘴等冒犯性的行為。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在課室出現相關行為的時候,可能會對課堂有所影響,例如:學生因不服從而頂嘴或因抑鬱情緒而哭泣的時候,老師便要花課堂時間處理。現將分述「外向性」和「內向性」的情緒行為問題,並講述該類學生在課室的行為,以及行為對老師的困擾。

外向性普遍有三類行為,包括:「攻擊性和違規」、「專注力問題」和「社交問題」。以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的學生為例,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ition,DSM-5)中指出AD/HD患者有專注力不足、過動及衝動三方面的特徵。

Phillipson(2007)指出有專注力不足的學生在課堂上會出現難以長時間專注、容易分心、難以適當地完成課業等行為;過動的行為是為坐立不安,離開座位;衝動行為則是發出干擾課堂的聲音或舉手大叫要求立即引起老師注意。可見AD/HD學生專注力不足的特徵而讓他們容易出現「專注力問題」的行為,亦因為過動和衝動的特徵較容易出現「攻擊性和違規」行為,衝動的行為可能是因為他們希望被關注,因而衍生「社交問題」的行為。對教師而言,這些難以自控的行為讓AD/HD學生在課堂上容易與老師或同學發生衝突,甚至破壞課堂秩序(Phillipson,2007)。

內向性的行為一般有「退縮和抑鬱」、「身體不適」和「思想問題」三類。以自閉症學生為例,自閉症在DSM-5中的特徵主要為兩個範疇:「社交溝通及互動」和「偏執或重複的行為及興趣」(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教育局,2018)。部份自閉症學生有「退縮行為」的特徵,他們可能對教師的努力或課堂上的活動沒太大反應,缺乏對社會環境的理解,言語亦未能準確表達自己所想。,有這些特徵的類學生對課堂的反應跟一般學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他們對教師而言是難以不可預測的課堂的情況,甚至學生有可能在課堂出現的行為反應,有可能令教師感到有危險(Phillipson,2007)。而患有精神病的學生可能受病或藥物的副作用影響,而出現上表中「身體不適」或「思想問題」的狀況(教育局,2017)。

Forlin和Cooper(2013)的研究曾讓受訪教師在37項情緒行為問題挑選五種最難管理的行為。,最多教師認為最難管理的是「缺乏學習動力」,其次是「拒絕聽從指令」、「發脾氣」和「發出冒犯性的聲音,如:大叫、頂嘴)」,最後是「缺乏專注力」。有情緒行為問題學生除了可能出現的外向性或內向性行為,亦常見有低自尊感的情緒行為(Phillipson,2007)。,他們可能因為「專注力問題」影響學業,加上「攻擊性和違規行為」騷擾課堂,被老師責罵,因而自尊更低,缺乏學習動力,繼而出現「退縮和抑鬱」行為或「思想問題」,例如:上課睡覺,或是更多拒絕聽從指令的行為。在缺乏適當干預的情況下,不當的教師反應不但可能會讓學生從「常規」的不理想的行為升級為情緒行為問題(Copper等,2000)。

由此可見,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影響教師課堂管理,而老師的處理方法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不論內向性還是外向性的行為,對教師的教學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困擾。而針對執行功能的策略可以協助教師處理或支援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而有情緒行為問題的學生大多面對不同程度的執行功能的缺損,下一部分現將詳述執行功能對有情緒行為問題學生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5th ed.).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 Cooper, P., Drummond, M., Hart, S., Lovey, J. & Mclaughlin, C. (2000). Positive Alternative to Exclusion. Routledge.

  3. Forlin, C., & Cooper, P. (2013). Student behaviour and emotional challenges for teachers and parents in Hong Kong. British Journal of Special Education, 40(2), 58-64.

  4. Phillipson, S. (2007). Understanding and Teaching Students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In Learning Diversity in the Chinese Classroom (pp. 307–358). https://doi.org/10.5790/hongkong/9789622098725.003.0010

  5.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7). Sec. 300.8 Child with a disability.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Retrieved August 13, 2020, from https://sites.ed.gov/idea/regs/b/a/300.8

  6. 教育部(2013)。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取自: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187,檢索日期:2022年8月13日。

  7. 教育局(2017)。《認識及幫助有精神病患的學生教師資源手冊》,取自:https://sense.edb.gov.hk/uploads/page/types-of-special-educational-needs/mental-illness/CHI_Teacher's_Resource_Handbook_on_Understanding_and_Supporting_Students_with_Mental_Illness_(August%202017).pdf,檢索日期:2022年8月13日。

  8. 教育局(2018)。《全校參與分層支援有自閉症的學生學校支援模式運作手冊小學版》,取自:https://sense.edb.gov.hk/uploads/content/asd/aim_book/EDB_AIM_Full%20Book%20Manual%20(Pri).pdf,檢索日期:2022年8月13日。

  9. 教育局(2020)。《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取自:https://sense.edb.gov.hk/uploads/page/integrated_education/landing/ie_guide_ch.pdf,檢索日期:2022年8月13日。

  10. 全國特殊教育資訊網(2017)。情緒行為障礙(身心特質),取自:https://special.moe.gov.tw/article-info.php?guid=286974C4-6133-2042-AF93-3B58A927CBA3&paid=181&token%20%E3%80%8B,檢索日期:2022年8月13日。